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数字折射浙江60年发展

注:2008年,浙江GDP和人均GDP分别位列全国第4。其中,人均GDP居各省区第1位。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73.5%。

上述数字折射了浙江60年发展的哪些情况?(6分)

材料二: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几大瓶颈:创新中的瓶颈----大多数缺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科研研发力量较为薄弱,行业内产品结构趋同,导致恶性竞争越来越严重,行业发展空间也趋于狭窄。管理瓶颈----受规模、资源限制,中小企业一般没有能力实现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管理工作往往由企业所有者兼任,很多情况下企业就是“家天下”,形成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走出生存困境,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0分)

材料三: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袭来时,企业裁员、减员风暴曾令全国民工一片慌乱、迷茫,全国数以千万的农民工在毫无保障的情况下被迫返乡。如今随着我国经济慢慢回暖,又发生了颇具戏剧性的变化,沿海地区再度出现“民工荒”,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供求报告显示,企业需求总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35.4万人,用工缺口达25万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沿海地区在经济回暖时却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这无疑需要企业进行深刻的自省与反思。只有民工“心不慌”了,才会有效杜绝“民工荒”现象。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怎样让民工“心不慌”,有效杜绝“民工荒”现象?(10分)

答案

(3)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保护,规范协调劳动关系,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4分)

②企业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自觉为民工缴纳社会保障金,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保护。(3分)

③民工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3分)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