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表1:2005—2009年江苏省劳动力与参与率(单位:万人)
表2:预计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与就业需求增加量关系表
经济增长速度(%) | 就业增加量(万人) |
8 | 20.57 |
9 | 23.14 |
10 | 25.71 |
11 | 28.28 |
12 | 30.85 |


材料2: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如今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怀揣着全新的生活诉求和绚丽的青春梦想,在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打拼着。但他们的寻梦历程并不顺畅:医疗、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子女入学等现实与梦想之间的一道道鸿沟一时难以逾越。
(1)请分析表1、表2分别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依据材料1,结合经济生活所学有关知识分析“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分别成因。(6分)
(3)结合材料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8分)
(1)表1反映了2005—2009年江苏省总人口呈增长趋势、劳动力参与率呈下降趋势、2009年劳动力供给量在连续四年下降后略有回升、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没有改变,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表2反映经济增长速度与就业需求呈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增加就业的基础。(6分)
(2)“用工荒”的成因:世界经济回升、“江苏制造”国际订单增加;外向型低端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江苏制造”的劳动力成本低,即劳动者收入少。(3分)
“就业难”的成因:高端行业没有形成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3分)
(3)①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②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努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后顾之忧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完善就业机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