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具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盖辨诬之术,唯博闻、深察,不可欺惑,乃能精焉。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而辨之明矣。
1.用“/”号断句:
有 老 姥 于 路 遇 劫 喝 贼 路 人 为 逐 擒 之 贼 反 诬 路 人
2.解释加横线的词。
①为冀州牧 为:________
②可二人并走 走:_________
3.用自己的概括:老姥遇到了什么事情?苻融用什么办法来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件事可知苻融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
2.①任;
② 跑;
3.遇到了抢东西的贼,但又分不清谁是抓贼的路人,谁是贼;苻融用“验走”的方法判案。让两个人比赛跑步,跑的慢的就是贼,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意近即可)
4.见闻广博,善于观察,明辨是非(或机智)。(答出其中的两点,且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