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1)之不以其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马(                     )

(3)买首五百金(                  )

(4)鸣不能通其意(                  )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答案

1.(1)用鞭子打 (2)买 (3)它(的) (4)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言之有理即可)

4.(1)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2)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以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材料二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培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 * * 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是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相比,其工业化有什么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二战后西方国家进一步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是什么?苏联模式又有何弊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和美国如何修正自身发展模式?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