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2011—2015)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意义。规划指出,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规划中的十二条大的内容,无不体现了民生。必须大力发展民生,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华丽转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 《中 * *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月29日正式公布,文件聚焦中国水利问题。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 * * 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 ,说明国家加快水利发展的必要性。(12分)
(3)结合下表措施分析某市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经济学依据。(8分)
(1)(12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或者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作用来分析)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办事情要抓重点。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变迁。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路线。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⑤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规划要求注重民生,坚持了正确价值观。(每点3分,答到其中四点,满分)
(2)(12分)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
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水利设施薄弱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多处地区发生旱涝灾害,要求我们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⑤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才能减轻旱涝灾害带来的损害。(每点4分,答到其中三点,满分)
38题(3)(8分)
①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手段,运用财政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危机(2分)
②加强技术创新,注重产品质量,树立企业形象和信誉,创立自主品牌。或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分)
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2分)
④积极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经济利益(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