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城市的“痛”与“快”: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我们的城市正变得更发达、更多彩时,交通拥堵如“首都变成首堵”、归属感缺失、幸福感下降等等诸多“城”长烦恼也在困扰着我们。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城市的“痛”与“快”。(10分)
材料二: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Samso)是丹麦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岛”。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仍以农业为生。岛上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秸秆供热工厂,满足了岛上二百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针对萨姆索岛气候变化,该地居民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14分)
(1)①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分)
②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同一性和斗争性。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
待事物,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城市生活“痛与快”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一方面看到城市发展让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看到“城”长带来的种种困扰。(4分)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正确分析并创造条件去解决矛盾,从而推动城市发展。
(2分)
③矛盾是普遍的,要求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承认并敢于面对城市的“痛”与“快”,(3分)
(2)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其产生和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尊重了自然界固有的规律,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②规律是客观,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表明人类的活动必须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萨姆索岛居民在生活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该地居民坚持了联系,发展的观点,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前三点各4分,最后一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