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2分)材料一: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平均增长速度

国民收入

13.58万亿元

25.73万亿元

10.8%

财政收入

2.17万亿元

5.13万亿元

2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元

13786元

9.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622元

4140元

6.8%

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经济总量实现跃升的同时,中国社会内部的利益冲突也渐渐浮出了水面,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的出现,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增多。这些不仅干扰了社会的稳定,也对经济发展构成了威胁。

材料三:2010年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呈现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5%;某些垄断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大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10%)拥有的财富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仅占全部城市财富的1.4%.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答: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答: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2分)

答:

答案

(22分)材料一: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1)结合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答:材料一反映了2003年2007年我国GDP和财政收入都有大幅度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有大幅度增长。但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远高于GDP增长速度,说明初次分配中结构不合理;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农村居民,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答: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说明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呈现扩大的趋势,干扰了社会的稳定,对经济发展构成了威胁。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2分)

答:①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3分)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3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3分)

④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打破经营垄断,创造公平机会,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3分)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