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16分)“十二五”民生大型问卷调查中3500份调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其中大多数人感到幸福指数有所提高,在有关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都有所改善。温 * * 在春节前就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草案征求基层群众代表意见时讲到: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 ,最能反映住房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好坏的唯一标准。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分析问卷调查的意义何在?(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分析温 * * 讲话的深刻内涵?(8分)

答案

(1)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应具备两个条件。只有通过实践调查,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使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2)价值观的含义,作用,评价标准。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体现中央的最高价值追求,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才能使人民幸福安康,进一步凝聚现代化建设力量

单项选择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2005-2010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及增长情况
年份 纯收入
(元/人)
比上年增加
(元/人)
比上年名义
增长(%)
扣除价格因素影响比
上年实际增长(%)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3255
3587
4140
4761
5153
5919
"X"
332
553
620
393
766
10.8
10.2
15.4
15.0
8.2
14.9
6.2
7.4
9.5
8.0
8.5
10.9


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在工资性收入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1178元,比2005年增加610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015元,比2005年增加557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2833元,比2005年增加988元,增长53.6%,年均增长9.0%。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2231元,比2005年增加761元,增长51.8%,年均增长8.7%。农村居民家庭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182元,比2005年增加74元,增长68.2%;从事第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420元,比2005年增加153元,增长57.4%。
2010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453元,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长2.1倍。其中,2010年各级政府给予的农业生产补贴收入人均118元,比2005年增加100元,增长5.5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的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113元,比2005年增加82元,增长2.7倍;2010年农村居民报销医疗费人均27元,比2005年增加24元,增长8.7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人均12元,比2008年增加7元,增长1.5倍。
2010年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202元,比2005年增加114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0%,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值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约为( )。

A.37.1%

B.43.6%

C.47.2%

D.50.4%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