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人不知而不。___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文最后一则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六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怨恨、恼怒;迷惑、迷惘。

2、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重点词语翻译到位,意对即可)

3、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择善而从。(意对即可)

6、严谨求实、谦虚进取。(意对即可)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