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民怨沸腾,下面是1901年北京百姓对这一时局的议论,其中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去年,英法联军进军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却逃之夭夭,别看朝廷对付洋人没本事,想当年对付主张变法的洋务派却够凶狠,把康有为等六人全杀了——听说,去年还签订了个《马关条约》,连东交民巷都不让咱中国人住了!我看这个大清国的末日快要到了……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二          改正        

错误三          改正             错误四          改正         

错误五          改正         

答案

错误一:英法联军 改正:八国联军 2分

错误二:洋务派 改正:维新派             2分

错误三 康有为改正:谭嗣同               2分

错误四 去年改正:今年                  2分

错误五 《马关条约》改正《辛丑条约》     2分

题目分析:此题通过读材料改错的方法考查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此题,要掌握课本知识。还要仔细看懂材料说的是什么,再找出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从材料中看,“去年,英法联军进军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却逃之夭夭”这句话中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却逃之夭夭”可看出“去年”应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所以,英法联军是错误的,应是八国联军;“别看朝廷对付洋人没本事,想当年对付主张变法的洋务派却够凶狠,把康有为六人全杀了”从这句话中,从“把康有为等六人全杀了”这句话来看对付主张变法的应该是维新派,而不是洋务派,康有为跑到日本领事馆躲避了,被杀的应该是谭嗣同等六人,所以这句话有两处错误:错误一是洋务派,应改为维新派,错误二是康有为,应改为谭嗣同;“听说,去年还签订了个《马关条约》,连东交民巷都不让咱中国人住了!我看这个大清国的末日快要到了…”这句话中,由“连东交民巷都不让咱中国人住了!”可知“东交民巷都不让咱中国人住了”应该是《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所以,《马关条约》是错误的,应该是《辛丑条约》。从整个材料的叙述看,第一个去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那么最后一句话中的“去年”就应该是今年了,因为《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第二年。所以最后一句话中错误有二,其一《马关条约》,应改为《辛丑条约》,其二去年,应改为 今年。

材料题

  环绕北部湾的广东沿海地区自古以来一直在我国海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唐宋时期,许多阿拉伯商人从海路到广东等东南沿海经商,阿拉伯商人不仅从搭乘的中国海船上学会了指南针导航技术,井把这种先进技术传到了欧洲,还把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以及天文、医学等知识传到了中国。

  材料三:以下是宋、明文献中有关古代海外贸易的记载: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指广东的海外贸易)利人甚厚,提单官(管理海关税收官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钱币),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采系年要录》

  “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岛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技艺及女工针锈,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百十万于我中土。”“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徒。” ——《中国古代史纲要》

  材料四:顺治、康熙年间,面对以台湾等沿海岛屿为依托的郑成功等抗清武装,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清军收复台湾后曾短期开放“海禁”,但不久即又恢复……,乾隆57年(1792年),英国派使臣来华交涉通商事宜,向清廷提出开放通商口岸、自由通商、租占沿海岛屿居住等要求,遭到乾隆帝的严词拒绝。乾隆帝在写给英王的谕旨中指出:“尔国所请,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五:乾隆帝命纪昀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欧罗巴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术,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有深意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广东沿海地区在唐代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概括我国古代海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五,归纳概括清政府推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乾隆时期的“海禁”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的严重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