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性,52岁,于2006年9月26日因“黑便5小时”入院。患者既往有肝炎、肝硬化病史5年,于2005年3月、11月及2006年4月因“肝硬化腹水”先后3次住院,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服用保肝药物。本次入院前自觉乏力症状加重,恶心、未吐,排暗红色血便4次,量约1600ml。入院后查体:贫血貌,血压66∕31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7cm,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PLT)50×109∕L,总胆红素68μmol∕L,结合胆红素19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6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U∕L,凝血酶原时间(PT)20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0.41,血钠127mmol∕L。

PT(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见于哪些情况()

A.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

B.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C.DIC

D.胆汁淤积性黄疸

E.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或口服避孕药

F.维生素K缺乏症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E, F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并回答问题。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钢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①_______(A.怀疑 B.犹豫 C.诧异 D.激动)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②_______(A.升 B.跳 C.现 D.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结合语境,给文中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2.文中加粗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吗?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描写角度看,选段写于勒,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选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是哪一句?这个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线的句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这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