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2分)材料一  甲、乙同学居住的社区比较脏乱,居民对此非常不满。甲同学打算在网上发贴,激烈批评政府对垃圾分类的措施不力,并鼓动居民到市政府门前游行。乙同学不赞成甲的做法并对他进行了劝阻,并找到了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人大代表就此问题进行多次走访和调研,并积极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落实了垃圾分类,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材料二 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在网上往往会受到口诛笔伐,但讨伐也并不一定都是理性的。当今“网络暴民”已成为一种令人恐惧的力量,当有些观点、事件不合他们的口味时,网络暴民往往采用污言秽语信口谩骂,对被攻击者造成精神上的杀伤。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甲、乙同学的做法。(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网络暴民”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12分)

答案

(1)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但必须负责地行使,既要勇敢,又要合法。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维护社会稳定。(4分)

甲同学对政府的批评体现了公民的责任意识,但他鼓动居民游行,这是不对的,是无序政治参与的表现。(3分)

乙同学劝阻了甲同学,并找到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合法渠道,依照程序办事,负责任地对政府进行民主监督。(3分)

(2)“网络暴民”的出现反映出网络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网络暴民”污染网络文化环境,不利于网民的健康发展,会对网民的活动、思维方式带来不利影响;(4分)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网络暴民”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影响民主政治建设;(4分)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和正确引导,网民则要自觉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提高眼力拒绝污染。(4分)

填空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