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注: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6亿人。

材料二 我国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针对目前的收入差距不合理主要是初次分配领域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追求“民富”,主张实现“两个同步”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一中反映出的问题?(7分)

(2)结合我国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变化,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6分)

(3)有人认为“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6分)   

答案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环滁皆山也           环:  ▲   

(2)林壑尤美             尤:  ▲   

(3)山行六七里           山:  ▲   

(4)饮少辄醉             辄: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乙】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 * * 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③掖(yè)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小题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小题4: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