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13分)

(1)稀有气体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是因为                                  

(2)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        (填较高或较低)。

(3)不含中子的核素的核组成符号为           

(4)ⅥA族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             (写化学式)。

(5)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     材料的元素;在     

中可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耐腐蚀的元素。

(6)下列选项中,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填序号,后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B.原子半径,C.主要化合价,D.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

(7)下列核素中,用于考古时测文物年代的是        (填序号)。

A.2H和3H,   B.14C,   C.235U。

(8)下列实验中,可产生白烟的是        (填序号)。

A.氢气与氯气反应,B钠与氯气反应。

(9)下列反应中,更剧烈的是        (填序号)。

A.钠与水反应,B.钾与水反应。

(10)取下列溶液分装两试管,再分别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少量四氯化碳,用力振荡、静置后,四氯化碳层显橙红色的是        (填序号)。

A.溴化钠溶液,B.碘化钾溶液。

(11)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                      

答案

(13分)(1)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已达稳定结构。

(2)较低。(3)1 1H。(4)H2S。(5)半导体、过渡元素(6)ABCD。A(7)~(10)B、B、B、A

(11)

⑴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已达稳定结构,不需要与另外的原子形成化学键,可以是单原子分子;

⑵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由里向外,电子的能量越来越高,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

⑶不含中子的核素为氕1 1H;

⑷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分子,分子间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但若分子间形成氢键,则分子间力大些,因此ⅥA族氢化物的沸点最高的是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最小的是H2S,顺序为H2O>H2Te>H2Se>H2S;

⑸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它们可制作半导体材料,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耐腐蚀的元素在过渡元素,比如耐高温的钨,耐腐蚀的铬,制备催化剂的铁、锰、铜等;

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实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⑺用于考古时测文物年代的是14C,(利用它的半衰期);

⑻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雾是液体小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因此氢气与氯气反应,钠与氯气反应分别形成白雾和白烟;

⑼钾的金属性比钠强,与水反应更剧烈;

⑽向溴化钠溶液和碘化钾溶液分别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少量四氯化碳产生的现象分别是四氯化碳层显橙红色、紫红色;⑾

阅读理解与欣赏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法现象不同的是 [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翻译句子。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