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 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 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唐雎曰——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B.夫专诸之王僚也——能面寡人之过者

C.士必怒——为佣耕,何富贵也

D.大王闻布衣之怒乎——予求古仁人之心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怒未发,休棂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秦王从“怫然怒”到“色挠”的脸色变化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请揣摩文中画线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1)平民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2)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3.反衬作用。侧面表现唐雎不畏强暴、正气凛然的形象。(意对即可)

4.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秦王)同归于尽。(意对即可)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9-12题

  韩延寿,燕人也,少为郡文学掾。大 * * 霍光持政,征郡国贤良文学,问以得失。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民多怨仇。延寿欲更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数年,徙为东郡太守。延寿为吏,尚礼义,好古教化,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里正、伍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 * * 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 * * 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其厚而约誓明。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问之,卒曰:“今日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之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污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遂大用之。

  (节选自《汉书·韩延寿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俗,民所疾苦。        疾苦:疾病痛苦

  B.修治学官,习射御之事。    射御:射箭抵御

  C.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    布告:公布宣告

  D.接待下吏,恩施其厚而约誓明。 接待:迎接款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足矣!”

  B.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信向者数十八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C.以敬父而见罚,得无污大化乎?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D.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蜩与学鸠笑之曰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红的“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称代韩延寿。

  B.皆便安之。           称代上文太平安宁的局面

  C.延寿止车问之。         称代门卒

  D.骑吏闻之,趋之出谒。      称代骑吏的父亲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延寿政绩突出的一组是(  )

  ①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②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梦之忧,皆便安之。

  ③以期会为大事,使民敬畏趋向之。

  ④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 * * 人莫敢入界。

  ⑤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