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 * *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围绕着“民生”而展开:坚持发展为民生,扩大内需保民生,加快转变促民生,在解决民生方面提出许多新目标,新举措,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国务院根据《建议》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0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党重视民生问题的正确性(8分)
(1)答: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二五年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2分)
②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十二五规划”首先由党讨论,并出台《中 * *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建议》编制《规划纲要(草案)》并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体现了这一点。(2分)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必须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体现了这一点。(2分)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2分)“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党坚持依法执政,也体现了全国人大依法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贯彻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分)
(2)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近年来,民生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要求党中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③我们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属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