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近日透露:2009年全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而“输液量最大的就是抗生素”。我国人均消费抗生素为美国的l0倍!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有如下数据:中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大输液导致的另一大恶果,那就是新抗生素研发速度赶不上耐药性细菌出现的速度。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超级细菌”,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将来人类无抗生素可用”也许不是危言耸听。专家呼吁:不要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妙药,要慎重使用抗生素。

材料二“滥用药、看病贵”刺痛了人们的敏感神经,这在治疗感冒发烧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统计显示,每年中国感冒药市场容量高达150亿~200亿元,一边是药商斥重金大做医药广告,吹嘘他们的药品治疗感冒有“奇效”;另一边是一些医生治疗感冒经常是“导弹打蚊子”,一上来就开一大堆好药、贵药,甚至挂上吊瓶输几天液,通过开单提成获取经济利益。目前中国有1000多家药厂在生产大同小异的感冒药,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强劲的“感冒经济”。

材料三 医生应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天职,医生误导、引诱感冒患者为感冒支付高额的诊疗费,是严重违反医学诚信的行为。药商大肆渲染“感冒药有奇效”的虚假广告,也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1)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6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感冒经济”这一经济现象(8分)

(3)面对“感冒经济”,医生、药商应如何做,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提出建议。(12分)

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及使用方法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对抗生素的认识也是这样。③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6分)

(2)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局限性,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生产经营者为了追逐自身的经济利益,导致出现这种开大药方,甚至进行虚假宣传的现象。②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我们的市场规则还不完善,生产经营者违背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规则,而导致出现这一经济现象。(8分)

(3)①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要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②要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爱国守法,明礼诚信。(12分)

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