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小牛同学对“暖宝宝”的成分和发热原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实验探究.

资料:商品名:一次性使用取暖片

原袋内物质成分: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

内袋材料:微孔透气无纺布

外袋材料:不透气塑料

用法:临使用前,打开外袋取出内袋,直接贴在衣服上.可保持温暖12小时.

[提出问题]“暖宝宝”为什么能发热?

[做出猜想]“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氧化(即生锈)的过程.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

[反思拓展]请对“暖宝宝”取暖贴的保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

[疑问思考]为什么“暖宝宝”在短时间内能释放出如此多的热量?你认为原料中的活性炭和氯化钠的可能作用是 _________ ,如要证明你的想法可做 _________ 实验.

答案

[反思拓展]加快反应速率

[疑问思考]催化作用;对比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内阅读。

  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l.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得到——(  ) 容易—— (  ) 生存—— (  )

2.用“____”画出描写地震后悲惨的景象的语句。

3.用“~~”画出中国救援队队员们如何搜救灾区伤员的语句,并说说他们是用哪些仪器搜救伤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就……”的句式写一句话,不要忘了加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