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试分析”绝“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雪景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3.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4.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5.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6.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7.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意对即可)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