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5分)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生产状况

注:美、日、英三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绝对值分别是我国的14、13和5倍,其海洋产值占GDP的比重平均高出我国0.2—1.8个百分点。

材料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明显,广东、山东和上海占到全国海洋产值的53%以上;海洋开发仍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占全部海洋产业增加值的77%,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产值只占5%左右;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比较严重。

材料三 有同学搜集资料了解到,我国拥有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在内的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然而在我国公民海洋观念淡薄,缺乏海洋国土意识。对此同学们在校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63%的同学知道我国的领海也是国土的一部分,而对于这部分国土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的只有23%,甚至有10%的同学表示对此完全不了解。

材料四 某同学提出:海洋也是外交的战场。并提供了下列材料作为佐证:近年来,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对我国部分领海提出了领土要求,对此,我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如对日本所提出的所谓“冲之鸟礁”划界案、越南和马来西亚所提出的南海划界案及时采取反制措施;同印尼等周边国家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签署了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等。

材料五 山东加快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强化全省的海洋意识,按照陆海统筹原则,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促进海洋三次产业、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相协调,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

(1)描述图所示经济信息;(3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措施。(6分)

(2)该同学认为: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势在必行。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强化人们的海洋意识?(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上述做法的合理性?(4分)

(4)山东加快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思路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6分)

答案

(1)信息:①“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呈不断增长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海洋经济的绝对值还很低;(2分)②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先高后低,总体呈上升趋势,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必须推进海洋经济发展。(1分)

措施: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2分)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海洋经济开发技术水平;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2分)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2分)

(2)①加强海洋文化载体建设,开展海洋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海洋文化氛围;(1分)②通过各种传播途径、现代传媒手段,传播海洋文化;(1分)③继承海洋优秀传统文化,并注入时代特色,发展、创新海洋文化;(1分)④建设当代中国海洋先进文化,树立海洋科学价值观,增强海洋强国意识、海洋国家安全意识等;(2分)⑤开展海洋知识普及教育,提高人们的海洋科学素养。(1分)

(3)我国政府上述做法:

①在行使独立权和管辖权的同时,又自觉履行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1分)②符合联合国 * * 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1分)③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1分)④是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是坚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1分)

(4)①坚持陆海统筹原则,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分)②促进海洋三次产业等“四个”相协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分)③实现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体现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分)

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