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唐雎不使命(   )

②大王加惠(   )

③而君逆寡人者,寡人与(   )

④长跪而之曰(   )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与“以头抢地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C.君为长者

D.徒有先生也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选自东汉末年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B.秦王以五百里易安陵,其实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

C.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理屈色挠。

D.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5、第三段中,唐雎为什么要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历史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辱没、辜负

  ②给予恩惠

  ③轻视

  ④道歉

2、A

3、(1)即使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2)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4、A

5、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举例说明“士之怒”的厉害),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警告秦王)

(意对即可)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19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2)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3)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4)“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5)“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6)“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父亲开始读诗。     

  (7)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8)“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9)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10)“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11)“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12)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1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14)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15)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1.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文中原句回答: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     

母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3个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

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失望

(         )——(         )——(         )

5.用文中原句回答,能够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