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25-29(Z)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该房屋属丙类建筑,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建筑物拟作为综合楼使用,二~五层为商场,六~七层为库房,其余楼层作为办公用房。设计时其楼屋面活荷载均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而得,各层荷载标准值如下:
①屋面:永久荷载8.8kN/m2,活荷载2.0kN/mm2,雪荷载0.5kN/mm2;
②8~15层:永久荷载8.0kN/mm2,活荷载2.0kN/mm2;
③6~7层:永久荷载8.0kN/mm2,活荷载5.0kN/mm2;
④2~5层:永久荷载8.0kN/mm2,活荷载3.5kN/mm2。
试问,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1.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作答。2.每层面积均按850m2计算,且不考虑楼板开洞影响。
A.1.233×10m5
B.1.224×105
C.1.205×105
D.1.199×105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高规》第3.3.6条,G=(8.8+8×14+0.5×0.5+2×0.5×8+5×0.8×2+3.5×0.5×4)×850=1.224×10kN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注册二级专业考试考生应该掌握地震作用的取值标准计算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地震作用计算时,建筑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意义及简单计算方法。
【解题分析】
1.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的原则规定,地震发生时恒荷载与其他重力荷载可能的遇合结果总称为“抗震设计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即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有关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3.3.6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1.3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规范规定采用。
2.在此考生应该正确理解不同用途房屋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的意义,如对楼面活荷载按实际情况计算时取1.0;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藏书库、档案库、库房取0.8,一般民用建筑取0.5。
3.本题明确楼屋面活荷载均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而得,故除六、七层外,其余各层楼面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5。考虑到藏书库、库房的等效活荷载在地震时遇合的概率较大,故规范规定按等效楼面均布荷载计算活荷载时,其组合值系数为0.8。如果考生对此没有理解,均按普通房屋考虑,就会得出错误选项。另外,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屋面活荷载不考虑,雪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5,如果考生理解有误亦会得出错误选项。
4.考虑2011年注册考试处在新老规范交接期,为避免因不同规范给考生带来的解题困难,本题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