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去冬今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旱情严峻,其中河南、山东、安徽、山西、江苏、陕西、甘肃8省受灾面积达到四成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抗旱救灾保丰收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抗旱保丰收的阶段性胜利。

材料二 1934年,毛 * * 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后,国家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强调“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今天,又把水利上升为“国家安全”的战略定位。

(1)依据材料,说明政府组织开展抗旱救灾保丰收行动的政治学依据。(6分)

(2)有人依据材料得出结论:凡是认识都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过程。请运用认识论知识辨析这一观点。(7分)

答案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2分);组织开展抗旱救灾保丰收行动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1分);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依法行政的体现。(4分)

(2)①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反复性。这是一个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2分)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认识都要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发展过程。(1分)②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与社会时代特征相联系;又随着社会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是一个与时俱进、波浪式前进的过程。(2分)我国对水利重要性的上述认识都是真理性的认识,这一认识过程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2分)

问答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