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计算题

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25-29(Z)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该房屋属丙类建筑,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结构对应于X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部总剪力V0=4250kN,相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620kN。试问,抗震设计时,X向地震作用下,相应的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总剪力(kN)为下列何项数值时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A.620

B.850

C.900

D.930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高规》第8.1.4条,0.2V=0.2×4250=850kN>V=620kN,1.5V=1.5×620=930kN>850

即取V=850kN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8.1.4条的理解与应用。

【解题分析】

1.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计算所得的剪力一般都较小。为保证作为第二道防线的框架具有一定的抗侧能力,需要对框架承担的剪力予以适当的调整。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8.1.4条规定:满足(8.1.4)式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不满足(8.1.4)式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和1.5V二者的较小值采用。

2.本题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故V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本题直接给出),由于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不满足《高规》(8.1.4)式要求,须按要求调整,调整值为0.2V和1.5V二者的较小值,如果对之理解有误,就会错选D。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考生错选A,说明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8.1.4条不理解。

3.尚需指出,框架剪力的调整应在楼层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3.3.13条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的,针对二级考生本题对此未设考核点。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