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为让班会开得成功,我选了一篇课文改写成剧本,准备排演课本剧。第二天,我在班上说了这一想法,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这时,我听到小雯和同桌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下课后,我请小雯来办公室,让她谈谈自己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每次您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能不能让我们自己试一试呢?"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长大了,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于是,我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小雯,她高兴地接受了。接下来,她就忙着和同学选课文,编剧本,做道具……其闻还找我做参谋。班会如期召开,课本剧的表演非常成功。

(2)你认为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答案

参考答案:

班主任要树立正确、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班主任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具体说,班主任应该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此,要使教育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出人的特性,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育不是压制学生的主体性,而是为他们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从而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促进他们精神的主动发展。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尊重学生的多样化。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存在,作为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认识生命的整体性与发展的全面性,用全面、整体的教育发展学生丰富的潜能。同时,要用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教育就是要在每一个个体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去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去遏止、压抑和抹杀这种个性和独特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所以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独特化的要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做到因材施教。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