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这段时间,同学们了解了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亚洲、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中东,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四个地区名称说法错误的是

A.A—亚洲

B.B—日本

C.C—东南亚

D.D—中东小题2:亚洲四周的大洋不包括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小题3:关于亚洲纬度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B.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

D.亚洲跨北温带、热带和南温带小题4:关于亚洲自然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起伏大,中部低、四周高

B.受地势的影响,河流呈放射状由四周向中部汇集

C.亚洲和北美洲一样,分布最广的气候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洲广大内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小题5:国家B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A.科学技术发达

B.海岸线曲折,海港众多

C.海运发达

D.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小题6:国家B一直声称中国的           是他们的

A.黄岩岛

B.北方四岛

C.仁爱礁

D.钓鱼岛小题7:国家B位于        板块和       板块碰撞处,所以多地震和火山。

A.美洲、南极洲

B.印度洋、太平洋

C.亚欧、太平洋

D.非洲、太平洋小题8:地区C常被一些华人和华侨称之为

A.东洋

B.南洋

C.西洋

D.北洋小题9:地区C的气候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A.干冷

B.冷湿

C.湿热

D.干热小题10:如果你去C地区农家做客,你可能会发现他们的主食是

A.面食

B.米食

C.肉食

D.苹果小题11:地区C的           被称之为“海上生命线”

A.苏伊士运河

B.霍尔木兹海峡

C.白领海峡

D.马六甲海峡小题12:国家D濒临的海域有

A.黑海

B.地中海

C.大西洋

D.阿拉伯海小题13:每年6月到9月国家D盛行的风向是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北季风小题14:受该季风的影响,国家D         频繁

A.寒潮

B.地震

C.火山

D.水旱灾害小题15:恒河下游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椰子

D.油棕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D 

小题6:D 

小题7:C 

小题8:B

小题9:C 

小题10:B

小题11:D 

小题12:D 

小题13:A

小题14:D

小题15:B

题目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A是亚洲,B是日本,C是东南亚,D是印度,故D符合题意.

小题2:亚洲濒临的海洋,北为北冰洋,东为太平洋,南为印度洋,没有濒临大西洋,故选A.

小题3: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根据题意,故选B.

小题4: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亚州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当夏季风势力强的年份,它从南向北推进的速度很快,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相反则出现北旱南涝的局面,故选C.

小题5:读图可知B是日本,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地域狭小,矿产资源缺乏、劳动力价格高等,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小题6:读图可知B是日本,日本一直强调钓鱼岛是他国的,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故选D.

小题7: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日本的气象灾害是经常受台风的影响,故选C.

小题8:C为东南亚,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总人数达2000万以上.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有大量劳动力“下南洋”谋生.他们中的多数人及其后代取得了所在国国籍,被称为华人,故选B.

小题9: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故选C.

小题10: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也是传统的出口产品.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故选B.

小题11: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是日本从波斯湾运输石油经过的著名海峡,被日本称之为“海上生命线”,故选D.

小题12: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它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千米2,故选D.

小题13: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每年的6-9月,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印度的雨季,故选A.

小题14: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故选D.

小题15: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恒和下游和西部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的干旱少雨地区,故选B.

单项选择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 * * 题。
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个秘密。
谁能有柔软之极雄壮之极的文笔为河流谱写四季歌我不能,你恐怕也不能。我一直喜欢阅读所有关于河流的诗文篇章,所有热爱河流关注河流的心灵都是湿润的,②有时候那样的心灵像一盏渔灯,它无法照亮岸边黑暗的天空,但是那团光与水为友,让人敬重。谁能有锋利如篙的文笔直指河流的内心深处我没有,恐怕你也没有。我说过河流的秘密不与人言说,赞美河流如何能消解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可是谁能想到如今的鱼与河流的亲情日益淡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说河流中鱼类在急剧减少。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为污染,可污染两个字怎么能说出河流深处发生的革命谁知道是鱼类背叛了河流,还是河流把鱼类逐出了家门
现在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居所的后窗。后窗面向河流——请容许我用河流这么庄重的词语来命名南方多见的一条瘦小的河,这样的河往往处于城市外围或者边缘。有一个被地方志规定的名字却不为人熟悉,人们对于它的描述因袭了粗犷的不拘小节的传统:河,河边,河对岸。③这样的河流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却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抱恨终生,因此它看上去不仅瘦小而且忧郁。这样的河流经年累月地被治理,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这样的指令性任务。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发展的商店、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当然这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④从记事起,我从后窗看见的就是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一个孩子判断一条河是否快乐并不难,他听它的声音,看它的流水,但是我从未听见河水奔流的波涛声,河水大多时候是静默的。只有在装运货物的驳船停泊在岸边时,它才发出轻微的类似呓语的喃喃之声。即使是孩子,也能轻易地判断那不是快乐的声音,那不是一条河在欢迎一条船,恰好相反,在孩子的猜测中,河水在说,快点走开,快点走开!在孩子的目光中,河水的流动比他对学习的态度更加懒惰更加消极,它怀有敌意,它在拒绝作为一条河的责任和道义。看一眼春天肮脏的河面你就知道了,河水对乱七八糟的漂浮物持有一种多么顽劣的坏孩子的态度:油污、蔬菜、塑料、死猫,你们愿意在哪儿就在哪儿,我不管!孩子发现每天清晨石埠前都有漂浮的垃圾,河水没有把旧的垃圾送到下游去,却把新的垃圾推向河边的居民。河水在说,是你们的东西,还给你们,我不管!在我的记忆中河流的秘密曾经是不合道德的秘密。我记得在夏季河水相对洁净的季节里,我曾经和所有河边居民一样在河里洗澡、游泳。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底下睁开眼睛的情境,我看见了河水的内部,看见的是一片模糊的天空一样的大水,与你仰望天空不同的是,水会冲击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有一种刺痛的感觉。这是河流的立场之一,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人们喜欢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河流憎恨的也许恰好是这扇窗户
我很抱歉描述了这么一条河流来探索河流的心灵。事实上河流的心灵永远比你所能描述的丰富得多,深沉得多,就像我母亲所描述的同一条河流,也就是我们家后窗能看见的河流。那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故事:有一年冬天河水结了冰,我母亲急于赶到河对岸的工厂去,她赶时间,就冒失地把冰河当了渡桥。我母亲说她在冰上走了没几步就后悔了,冰层很脆很薄,她听见脚下发出的危险的碎冰声,她畏缩了,可是退回去更危险,于是我母亲一边祈求着河水一边向河对岸走。你猜怎么着,她顺利地过了河!对于我来说这是天方夜谭的故事,我不相信这个故事。我问我母亲她当时是怎么祈求河水的,她笑着说,能怎么祈求我求河水,让我过去,让我过去,河水就让我过去了!
如果你在冬天来到南方,见到过南方冬天的河流,你会相信我母亲的故事吗你也会像我一样,对此心怀疑窦。但是关于河流的故事也许偏偏与人的自以为是在较量,这个故事完全有可能是真实的,请想一想,对于同一条河流,我母亲作了多么神奇多么瑰丽的描述!
河流的心灵漂浮在水中,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流的心灵,这是关于河流最大的秘密。
(选自苏童《河流的秘密》)

对文中“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瘦小而且处于城市外围或者边缘,名字不为人熟悉。

B.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却抱恨终生。

C.经年累月地被治理,负担着过多指令性任务。

D.河岸上堆积了商店、工厂、码头、垃圾站。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