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

A.进行焰色反应时,必须用稀硫酸洗涤并灼烧铂丝,然后再进行实验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纸层析法中的展开剂之所以能够展开的主要原理是毛细现象

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

答案

A.将铂丝用盐酸洗净并灼烧至跟酒精灯火焰颜色相同,因为灼烧时氯化物易挥发,而硫酸盐难挥发,从而影响检验结果,故A错误;

B.分液操作时,为防止分离出的液体混有杂质,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B正确;

C.纸上层析法依据极性相似相溶原理,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纸上层析法的原理既利用了毛细现象,又利用了极性相似相溶原理,故C正确;

D.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所以俯视时,读取的液面的数值比实际偏小,故D正确;

故选A.

单项选择题
综合

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据《莫斯科时报》报道,俄罗斯政府准备在白令海峡海底修建一条“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将俄罗斯西伯利亚和美国阿拉斯加连接起来。

材料二: “世界局部地区略图”

若某中学组织地理夏令营活动,计划从英国伦敦乘火车直抵美国纽约(图中虚线),对沿途相关地理现象进行考察研究。下面是小明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请你判断小明所说的内容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1)火车经过西伯利亚时看到河流水位普遍较低甚至断流。(2分)

是否可信         ,理由                                              

(2)火车穿越隧道后发现日期比当地早了一天。(2分)

是否可信         ,理由                                              

(3)沿途看到的植被类型没有任何变化。(2分)

是否可信          ,理由                                                

(4)隧道修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2分)

是否可信          ,理由                                               

(5)火车经过加拿大南部时发现当地居民正在收割小麦。(2分)

是否可信          ,理由                                                 

(6)火车到达纽约后感觉气温比伦敦高。(2分)

是否可信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