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入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篁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 D.皆以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C
3.(1)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2)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是一种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都包含于其中。
5.月色美好;幽静。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