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释】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解释下列划线字。 A.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B.宋无长木( ) C.景公好弋( ) D.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 2.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诏吏杀之 ②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B.①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①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②以其罪而杀之 D.①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3.翻译下面各句。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填空。 同样是为了达到劝谏的目的,【甲】文中墨子采用的是________的方法劝说楚王,而【乙】文中晏子则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劝说景公,虽然方式都很委婉,但结果不同,从中可以看出楚王是个________的人,景公是个________的人。 5.这两段有关劝谏的选文,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A.破;
B.多余的;
C.喜欢,爱好;
D.原因,缘故。
2.B
3.(1)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正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一样。
(2)把烛邹的罪状列举完毕,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退为进的归谬法(正话反说) 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机智善辩、正直
5.示例一: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反而会事半功倍。
示例二:人与人交流需要掌握适当的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应做到趋利避害。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