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12分)中 * * 党建党以来,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追求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7月1日是中 * * 党建党89周年纪念日。回眸过去89年的历程,中 * * 党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探索实现国家振兴、民族富强的历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是总结建党以来最基本的经验。

材料二:2010年8月10日上午,中 * *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认真听取了国务院关于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情况的汇报,全面部署当前舟曲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中 * * * * 胡 * * 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万众一心、不畏艰险、科学处置、全力开展一场复杂、艰巨、紧迫的生命救援行动。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科学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千方百计做好抢险救援各项工作。要制定科学方案,要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防治次生灾害,努力夺取防汛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4分)

(2)从唯物论角度,结合材料说明为何强调“科学安排”、“科学处置”、“科学方案”以及与科学实施相关的“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 (8分)

答案

(1)①毛 * * 思想;②邓 * * 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 * * 政治局常委强调抢险救援工作要制定“科学方案”,要“科学安排”、“科学处置”、“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是从灾区实际出发的要求。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抢险救援工作制定出科学方案,进行科学的安排,有利于指导抢险救援工作科学处置灾害事件,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增强抢险救援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努力夺取防汛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

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2)科学家预言,氢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依据如图请你写出获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含硫煤燃烧排放的SO2会引起“酸雨”现象.为减少大气污染,向煤中掺入生石灰(CaO),在氧气(O2)参与反应和高温的条件下,用来吸收SO2,只生成硫酸钙(Ca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已经超出了0.03%,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超临界流体(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超临界流体,可用作某些物质的溶剂,以替代一些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流体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超临界流体CO2与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化学组成不同

B.超临界流体CO2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不同

C.超临界流体CO2替代有机溶剂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超临界流体CO2的物理性质与二氧化碳气体有所不同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醛(CH2O) 

C.乙醇(C2H6O)  

D.乙醛(C2H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