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 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xī;suì
2.大约;睡觉、眠、卧
3.①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4.甲:(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