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对士的需要激增,于是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私学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剧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自由讲学,各具特色;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出生于今安徽的文翁来成都任蜀郡守,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汉书·循吏传》),遂将教育文化事业放在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大显,人才辈出,风气大变。“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汉书·循吏传》)——摘编自袁庭栋《天府的记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到西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变化:平民教育兴起。原因:旧制度瓦解(或分封制瓦解);旧经济基础瓦解(或井田制瓦解);士阶层壮大,哲人、学者投身教育,满足师资条件。

(2)察举制。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

(3)特点:主动性、示范性、实践性。贡献: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4)功能:维护社会稳定(或巩固统治);促进人才培养;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推动社会政治进步;推魂社会思想文化、风俗的转变。

填空题

(16分)I、关于As的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①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②已知0.2molKBrO3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             

③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                。(填序号)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④在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Ⅱ、X、Y、Z、W、L、M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M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L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Y、L、M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写化学式)。

(3)原子序数比Y多2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写出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单质W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R与Y同周期,R的单质分子R2中有3个共价键,R与L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                 

(6)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我国从1989年开始,逐步以KIO3取代KI加工碘盐。已知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5I-+6H+=3I2+3H2O,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设计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醋;⑥白酒;⑦食糖。你认为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填序号)。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