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注册会计师从总体规模为1000个,账面价值为300000元的存货项目中选取200个项目(账面价值60000元)进行检查,确定其审定金额为65000元。如果采用差额估计抽样,注册会计师推断的存货总体错报为()。

A.5000元

B.25000元

C.30000元

D.47500元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平均错报=(65000-60000)÷200=25(元)推断的总体错报=25×1000=25000(元)

材料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王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教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王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缡自阁照祥《英国政浩制度史》等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