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比较阅读。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 *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面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早晚)

B.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以咨诹善道(询问)

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希望您把讨伐 * * 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3.B

4.“攘除 * *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6.“略”。(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问题。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被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被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做“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的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至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蕴涵了美妙的文化色彩。(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加粗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蕴涵了怎样的文化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