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引发某校高三(1)班同学们的关注,他们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答案

(1)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具有普遍性。这就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市场秩序的混乱和诚信的缺失相当严重,体现了这点。(3分) ②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但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善于抓住主流,同时不忽视支流。(3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现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3分)(①②和③④中各任意答出一点可得6分,但只答①②或者③④只得3分)

(2)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提高全民族的法律观念和道德素质;履行社会主义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检验设施等方面的建设。(6分。一点2分;不结合食品安全问题最多得3分。)

(3)、①倡议一:要树立质量意识。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消费者应关注商品质量。

②倡议二: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应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③倡议三: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④倡议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信誉和形象是无形资产,才能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⑤倡议五: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每个倡议给2分,三个共6分。)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