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儿女性,9岁。因水肿、少尿并血尿收入院。起病无诱因,不伴发热,患儿曾对症治疗,颜面及四肢水肿消退,而腹胀日益加重,出现持续肉眼血尿和大量蛋白尿。既往健康。家族无相似病人。体检:营养欠佳,发育中等,精神差,颜面不肿,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脾未触及,未及异常包块,余无特殊。

为了作出初步诊断,应首先检查下列哪些项目()

A.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

B.胃肠道钡餐

C.凝血酶原时间

D.血浆白蛋白/球蛋白、血尿素氮、胆固醇、血清肌酐

E.血浆纤维蛋白原

F.大便潜血

G.X线胸、腹部平片

H.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I.心电图

J.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

答案

参考答案:D, H, I

解析:

本患儿的主要症状是水肿伴血尿、蛋白尿,首先考虑的是肾源性水肿。但患儿水肿对症处理后消退,腹水反而日益明显,还需考虑有无肝源性、心源性水肿或是肾源性水肿合并的腹水。备选答案第D、H、I项的目的是要确定水肿的原因是肾性、肝性还是心性或者数者均有,所以这几项答案是正确的。

 

填空题
材料题

       1840年至1919年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在各方面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 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坚”的?  ——流程与《世载堂杂记》

       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2)材料二中最核心的主张是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四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