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中国古代习俗品性说
中国习俗内容浩如烟海,直到今天仍是一座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文化宝库。中 * * 的历史悠久,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形式,年长日久,所积必多。而且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未曾发生重大的文化断层。断层未必是坏事,但于习俗而言,断层就无法保留完整的文化。再者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则习俗异彩纷呈,民族不同,其习俗必有不同。中国人对各种文化类型能够兼容并蓄。中国人喜欢中庸,既不轻易为他人所动,也不喜欢过激的行为。所以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会有冲突,但能生存。既能生存,就会形成新的文化因素,而这些新的文化因素一经积淀,又成为新的习俗。总体上说,中国历史上虽然有战乱,但其习俗的演变还是以不断丰富为特色,以渐变形态为主流,逐步开展其历史性大演化的社会行为过程。
中国习俗内容丰繁,它好像一面巨大的宝镜,折射出中 * * 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习俗的形成,政治因素影响极大,尤其自春秋战国之后,在整个封建时代,其影响几乎无所不在。习俗反映的常常是人生琐事,而又往往与政治生活发生复杂的关系。不仅一切吃穿住用,连头发都是一种政治标志,儒学观念中,肤发受之于父母,是万万不能动的。传统的习俗中有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之一是相信三教同源,儒道佛能够共存共荣。中国地大人多民族各异,但总的态度趋于宽容,对于不同文化类型能够平等对待,而且相信他们彼此道旨相近,一气相通。另外习俗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事方式,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学。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在许多社会行为方面可以有所遵循,比如中国人一般是“摇头不算点头算”的,因此到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入乡问俗,入乡随俗。习俗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人生智慧,中 * * 就是特有智慧的民族,可以通过某些习俗方式,找到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保住面子的方式。
中国习俗中既有社会学问,礼仪学问,也有科学方面的学问,例如中国人的很多饮食习俗,就与现代科学相吻合。本质上,特定的历史经济形态决定了习俗方式,习俗看似出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但生活习惯终究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特定的经济形态的制约。中国许多古老的习俗本质上也是经济生活的特有产物,比如,当亲朋好友办理各种红白喜事时,须积极参加,而且要交一点钱出来,俗称“凑(出)份子”。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在彼此无力单独承担某些特殊事情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由大家伸手援助一下很有必要,而且使之成为一种礼仪情感交流的方式。习俗不仅具有实用品格而且具有审美品格,比如汉族的春节习俗中,年画、窗花和对联都是一种美。
所以,习俗是民族历史的一种文化积淀,通过对习俗的深入了解和体味,往往就能把握该民族的文化品位与历史精神。
(摘自史仲文《文化中国的十大品性》)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习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习俗之中有政治。它反映出来的人生琐事从衣食住行到头发都和政治生活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关系。
B.中国习俗之中有文化和艺术审美。从文化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社会心理模式和文化特色;而年节习俗则可体现出其审美品性。
C.中国习俗之中有哲学和学问。其哲学内涵反映出的是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处事方式和民族的人生智慧,其学问内涵反映出了祖先有关社会、礼仪或者科学方面的知识。
D.中国习俗之中有经济。它和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本质上都是经济生活的特有产物。小题2:下列不属于中国习俗丰富而源远流长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中 * * 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民族众多,其习俗内容丰繁,折射出了中 * * 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
B.虽然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众多的朝代,但不管是汉族统治时期,还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甚至是外国入侵时期,中国习俗都没有出现过与原有文化的严重割裂。
C.中国人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对各种文化类型的兼容并包,其习俗的演变以不断丰富为特色,形成新的文化因素,经过沉淀成为了新习俗,补充和丰富了习俗的内容。
D.当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之时,和本土文化有冲突,但能生存。正因为能够生存,也就决定了中国习俗的演变以渐变形态为主流。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能印证文中有关中国传统习俗的内容和特点的一项是 ( )
A.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远在春秋时期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节气来指导农事。长期以来,我国百姓就过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耕生活。
B.当邻里之间有了矛盾,闹了意见,要找个“由头”来解决,而春节拜年就是联络感情、增进情谊的最佳时候。这反映了我们民族习俗中的人生智慧。
C.封建时代,皇帝独享他所认定的衣服款式及颜色,百姓若乱用,身家性命就难保。说明中国古代习俗和政治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
D.在原始社会,一个部落得到了一条毛毯,他们马上把它割成若干个均等碎块分给每人一块。这证明了习俗方式受到特定历史经济形态的影响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