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图34-35(Z)所示的框架为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一榀边框架,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一、二层顶梁截面高度为700mm,梁顶与板顶平,柱截面为700mm×700mm。已知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柱BC的轴压比为0.75,节点B和柱BC未按“强柱弱梁”调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kN·m)如图34-35(Z)所示。

提示:①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各层框架承担的剪力均不小于结构总剪力的20%;②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作答。

试问,底层柱BC的纵向配筋计算时,考虑地震组合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450

B.470

C.680

D.700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高规》第6.2.1条,二级框架(其他结构中)η=1.2,

∑M=η∑M=1.2×(560+120)=816kN·m

根据《高规》第6.2.2条及条文说明:底层柱纵向钢筋应根据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M>M,所以计算弯矩取M,故B最接近。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的内力调整要求,以及框架结构和其他类型框架的不同内力调整方法。

【解题分析】

1.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延性通常比梁的延性小,而框架柱形成塑性铰会对结构承受垂直荷载产生较大影响,因而在框架柱设计中,通过有目的地增大柱端弯矩设计值,体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概念。

2.不同的框架抗震等级及不同的框架(如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采用不同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以体现框架柱不同的抗震性能要求。

3.本框架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二级框架,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2.1条和第6.2.2条,可以得到正确的选项。

问答题 简答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