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各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A.谓:谓康瞧曰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B.刺:夫专诸之刺王撩也 能面不刺寡人之过者
C.若:若士必怒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尝: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予尝求古仁之心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秦王从“佛然怒”到“色挠”的脸色变化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念蓄,请揣摩文中画线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①平民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②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意对即可)
3.反衬作用。
4.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秦王)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