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为实现工业化,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不是先前工业化国家的足迹(西欧中心主义),而是走它自己的时代的道路。……熊彼特把以纺织工业为主导的英国产业革命结束在1842 年,而把自此至1897年作为”。由于这两个年份恰好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这些新式产业的出现自然是西方文明冲击的结果,但是,……却不是西方的意思。

 ——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思考--沉沦观和近代化》

 材料二  从中 * * 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 * * 党。在这种情况下,中 * * 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   经过对建国50 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 年10 月《中 * *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 * * 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 * * 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四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她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地区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如下图:

  海西战略规划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与西方工业化发展历程相比,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改革开放以来,中 * * 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与20 世纪50 年代相比,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 * * 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州和厦门成为海西建设中心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背景:工业革命扩展的影响;封建统治者面临着内忧外患,洋务派形成:“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发的影响。 特点:途径是由重工业到轻工业,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没有经历原始资本积累,主要是依赖政府投资,设备、技术严重依赖国外,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顽固势力的阻碍

(2)措施: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变化:由注重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效益和质量。

(3)有利条件:海陆交通便利;近代史上福州、厦门成为第一批被开放的通商口岸,发展较早,经济基础较好;改革开放后厦门成为经济特区、福州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福州市福建省会城市,厦门是著名侨乡;与台湾的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频繁。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