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

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经营单位。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权。

第七条 企业买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五条 各企业有权自行选择供货单位,购进生产需要的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

材料二 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 * *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材料三 如果说在初创的市场经济阶段,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管理者的“人治”起了相当大作用的话,那么,随着深度市场化和自主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则要求经济管理由过去比较注重政策优惠和“个人魅力”逐步提升为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总之,以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作为改革的战略取向,中国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当代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体制之一。

——(美)尼古拉斯·R·拉迪《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是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何意义?(1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创和深化阶段,政府与市场发挥的作用的变化。(6

答案

(1)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8分)

(2)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1分)

(3)变化:初创阶段,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较大;深化阶段,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同时继续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6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主要围绕所有制形式、企业的经营管理、分配方式等方面展开。解答时注意联系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然坚持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有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势在必行。1992年,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材料“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其特点。结合题目的要求“初创”和“深化”阶段,联系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在初创的市场经济阶段,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管理者的‘人治’起了相当大作用的话”、“逐步提升为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以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作为改革的战略取向,中国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当代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体制之一”归纳总结。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