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男性,5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2年,气促4年,加重伴下肢浮肿,5天入院,患者几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常受凉感冒后加重,好发于冬春季节,每次发作后用"青霉素,先锋4号"等抗菌素治疗缓解,3年前出现活动性气促,心悸,5天前因感冒,上述症状加重,咳嗽,咳脓痰,气促,下肢浮肿,不能平卧。T:37.4℃,P110次/分,R26次/分,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较差,慢性病容,神清合作,端坐体位,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心率110次/分,律齐,三尖瓣区间及收缩期杂音,P2>A2,桶状胸,双肺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听诊双肺闻及少量哮鸣音,双肺底湿啰音,腹软无压痛,肝肋下2cm,肝颈静脉回流征(+),脾未扪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检查:血常规:Hb146g/L,WBC6.00×109/L,N80%,L20%,Pt200×109/L。E4A:Na+138mmol/L,K+3.3mmol/L,Cl-94mmol/L。动脉血气分析:PH7.301,PaO255mmHg,PaCO280mmHg,HCO3-30mmol/L。胸片: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肋间隙增宽,双膈低平,心影狭长,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6cm。ECG:心率110次/分,肢导联QRS波低电压,V1-5QRS波均为rS波型。Rv1+Sv5=1.2mv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病人的完整诊断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完整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心功能Ⅲ级右室大Ⅱ型呼衰呼酸电解质紊乱(低氯、低钾血症)窦性心动过速。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从1997年到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本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信贷规模,以此治理通货紧缩,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回升到9.1%。但是,从2003年后期开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煤、电、油、运和建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同时,由于粮食总产量连续几年下降,导致粮食、肉类和主要副食品价格过快上涨。2004年第一季度,投资增长、信贷增长和通货膨胀出现“三高”趋势,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对此,国家财政政策的基调已从“积极”逐步转向“中性”,货币政策已从“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布通知,严格控制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转移。国家还采取措施,增加主要能源等生产资料的有效供给。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政策措施。
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给不足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