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被全部转化成产品.某化工厂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纯碱、水等原料来制烧碱溶液,再经过滤、蒸发等步骤制取固体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化工厂仓库中放置一段时间的固体烧碱样品的成分进行下列分析和探究.

猜想一:样品的成分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样品中除了氢氧化钠外,还含有碳酸钠.

支持这种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猜想三:该样品中除了氢氧化钠外,还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

(1)验证猜想一:取少量固体样品放入水中,得到澄清溶液并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猜想一正确.

(2)验证猜想二: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中溶液澄清
②______.______.猜想二正确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该小组同学通过反思实验过程,认为猜想一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2)通过上述探究,他们认为提出的猜想三不可能存在.请你帮助分析理由:______.

答案

【提出猜想】猜想二的依据是: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实验与结论】(2)由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的性质可知,为了验证猜想二,实验步骤是:②取①中少量溶液加入盐酸,现象是:有气泡生成,反应的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结论是:猜想二正确;

【反思与评价】

(1)该小组同学通过反思实验过程,认为猜想一是不正确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使酚酞溶液变红;

(2)通过上述探究,他们认为提出的猜想三不可能存在.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不能共存;碳酸钙难溶于水,若含这种物质,就不会得到澄清溶液.

故答为:【提出猜想】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实验与结论】(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②取①中少量溶液加入盐酸有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思与评价】(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不能共存;碳酸钙难溶于水,若含这种物质,就不会得到澄清溶液.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2006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当年各国GDP增量与世界GDP增量之比)已上升到14.5%,仅次于美国(22.8%)居第二位,比欧元区高1.4个百分点,比日本高6.7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GDP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根据IMF的最新估计,2008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7%,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6%。根据联合国的基准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的增速将会从2008年的2.5%回落到1%,这一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前5年平均增长3.6%的水平。
而在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2.3%,与美国相差35个百分点,与日本相差15.9个百分点,与欧元区相差13.6个百分点。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8%上升到6.0%,提高了4.2个百分点。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473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32801亿美元。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位于世界第六位,是美国GDP的12.3%,是日本GDP的 25.7%,是德国GDP的63.1%,是英国GDP的83.1%,是法国GDP的90.2%。2005年,我国 GDP超过英国和法国,位于世界第四位,是美国GDP的18.1%,是日本GDP的49.3%,接近一半,是德国GDP的80.5%。2007年,我国GDP仍位于世界第四位,但已是位于世界第三位德国的99.5%。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在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大的同时,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大幅增强。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GDP增长的拉动只有0.1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1.64个百分点,占1/3强。到2006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已提高到0.55个百分点,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2005年我国GDP与美国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

B.2005年我国GDP与日本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

C.2005年我国GDP与德国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D.2007年我国GDP与德国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1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