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节选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

生产、生活资料耕地(亩)牛(头)猪(头)犁(张)水车(架)房屋(间)
数量6.980.320.580.620.163.91
——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材料三:“ * * ”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单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

材料四:2009年2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一是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哪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它们体现的经营模式有何共同之处?经济性质有何

不同?(4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何新发展?为什么会有新发

展?(4分)

答案

(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条件: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

不利条件:生产工具数量不足、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如犁和耕牛的户均占有率较低)。

(3)共同之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不同之处:材料一体现的经营模式属封建小农经济,材料三体现的经营模式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4)新发展: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不能适应生产力水平。

“三农”问题是目前我们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成为当前考试的一大热点。本题涉及到古代小农经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 * ”结束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时间跨度大,有一定难度。本题的价值特别体现在他很好的发挥了历史学科的“史鉴”价值,引导我们思考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