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18分)(1)I.短周期某主族元素M的电离能情况如右图(A)所示。则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族。

II.图B折线c可以表达出第      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规律。两位同学对某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趋势画出了两条折线a和b,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a”或“b”)

III.部分有机物的熔沸点见下表:

CH4CH3CH3CH3(CH2)2CH3硝基苯酚
沸点/℃-164-88.6-0.5熔点/℃4596114
根据物质结构理论,由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相关结论是(至少写2条):

                                                  

                                                   

(2)COCl2俗称光气,分子中C原子采取     杂化成键;其中碳氧原子之间共价键含有  

         ________(填字母):

a.2个σ键;b.2个π键;c.1个σ键.1个π键。

(3)金属是钛(22Ti) 将是继铜.铁.铝之后人类广泛使用的第四种金属,试回答:

I.Ti元素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排布式为          

II.已知Ti3可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现有紫色和绿色两种含钛晶体,其组成均为TiCl3·6H2O。为测定这两种晶体的化学式,设计了如下实验:a.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晶体的样品配成溶液;b.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入AgNO3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c.沉淀完全后分别过滤得两份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量发现产生的沉淀质量关系为:绿色晶体为紫色晶体的2/3。则绿色晶体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答案

(1)Ⅰ.ⅡA  Ⅱ. ⅣA    b 有机物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故沸点越高;当有机物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减弱,熔点变低;当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点升高。(第一条必须写到,正确给2分;后两条任意写到1条均可,两条共4分)

(2)sp2     c  (3)Ⅰ.  3d24s2     Ⅱ.[TiCl(H2O)5]Cl2•H2O 每空2分

(1)Ⅰ.共计图像可知,A的第三电离能远大于第二电离能,所以A是第ⅡA元素。

Ⅱ.共计图像可知,折线c不是的氢化物的沸点逐渐升高,但都小于0℃。由于氨气、水、HF分子中都含有氢键,在该主族元素中沸点最高,所以c表示的是第ⅣA元素,其中b曲线是正确的,a曲线是错误的。

Ⅲ。根据三种烷烃的沸点可知,有机物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故沸点越高;由于邻硝基苯酚能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硝基苯酚内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根据硝基苯酚的熔点变化可知,当有机物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减弱,熔点变低;当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点升高。

(2)光气是平面型结构,所以碳原子是sp2杂化。其中碳和氧形成的是碳氧双键,所以选项c正确。

(3)Ⅰ。根据构造原理可知,Ti元素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排布式为3d24s2

Ⅱ。由于作为配体的氯离子不能和硝酸银分液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根据所的沉淀的质量关系可知,绿色晶体配合物只有1个氯离子是配体,所以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