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解释加粗的词。

(1)环而攻                  :______________

(2)非不深也               池:______________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当_______讲,在文中具体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

3.第③段中,“地利”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阐述第②段、第③段与第①段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它(城郭)       (2)护城河

2.这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4.要点:

(1)第①段提出论点,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2)第②③段举“攻城”,不胜与“守城”不保两方面的例子来论证论点。

(3)第②段侧重论述“天时不如地利”,第③段侧重论述“地利不如人和”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在无意识和梦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创作与白日梦相类似的观点。他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指出,白日梦就是人的幻想,它源自儿童时代的游戏。儿童靠做游戏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人长大后不再做游戏了,但不会放弃那种快乐,而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这就是幻想。所不同的是儿童并不掩饰他们的游戏,而成年人的幻想由于都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羞于启齿的愿望,因而必须加以掩饰。弗洛伊德认为,睡眠中的梦也是幻想,因为它与幻想同理。由于“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所以“夜间的梦与白日梦――我们都已十分了解的那种幻想――一样,是愿望的实现”。

  弗洛伊德把作家与梦幻者、作品与白日梦相提并论。他把作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像写英雄史诗的古代作家那样,他们接收现成的材料;另一种则是创造性作家,他们创造自己的材料,他认为后一种富于想象力、创造力的作家即与“光天化日”之下的梦幻者相似。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他认为“小说中所有的女人总是都爱上主人公”,故事中的人物总是“明显地分为好人和坏人”,都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而是“白日梦的一个必要成分”;他还认为许多英雄故事的主人公其实就是白日梦的主角。因此,他认为:“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我们幼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他的这些观点对于文学艺术家来说虽具有一定意义:它启发作家突破现实生活的界限,充分发挥创造性和主体作用,创作出富于想象力的艺术作品,但正如他的梦的理论不具备多少科学根据一样,他的这一论点本身就是建立在“幻想”的基础上的,因为,正如弗洛伊德自己所承认的,“我们目前这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还很有垠”,固而“只是抛出一些鼓励和建议”。

下列句子中的“幻想”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白日梦就是人的幻想

B.睡眠中的梦也是幻想

C.我们都已十分了解的那种幻想

D.他的这一论点本身就是建立在“幻想”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