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课堂演示实验中,老师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立马变红色.小明同学提出问题:老师,稀盐酸中含有H2O分子、H+和Cl-三种粒子,究竟是哪一种粒子使石蕊变红色?

同学们展开讨论:

小红:是H2O分子使石蕊变红色;

小马:是Cl-使石蕊变红色;

小东:是H+使石蕊变红色.

实验验证: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______,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不显红色)小红的结论错误
(2)取氯化钠溶液少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______小马的结论错误
结论:由上表实验可知,小东的结论正确.即:是H+使石蕊变红色.

小明又开始发话了:“老师,实验(1)多余.”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______;此时,小静提出异议:小东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有可能是H+和Cl-两者共同作用使石蕊变红色.老师表扬了小静,并肯定的说:小东的结论确实是正确的.为了排除小静的异议,老师建议补充一个实验:同学们,我们可以选择这样一种溶液:其中含有______,而不含______.例如______,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若石蕊变红色,就能够排除小静说的可能.

答案

实验验证:由于小红的结论是:是H2O分子使石蕊变红色;所以应该取少量的蒸馏水进行验证,以得到水分子不能使石蕊变红的结论;

由于小马的结论是:是Cl-使石蕊变红色,所以选择含有氯离子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验证,如果紫色的石蕊试液没有变红,则说明小马的结论错误;

结论:小明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氯化钠溶液除含有氯离子钠离子外,还含有水分子,实验时紫色的石蕊不变红则可以证明水分子也不能使石蕊变红,为验证小静的H+和Cl-两者共同作用使石蕊变红色的结论,可采用不含氯离子的稀硫酸(合理即可)溶液进行验证,如果稀硫酸能使石蕊变红色,就能够排除小静说的可能.

故答案为: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蒸馏水
溶液呈紫色(不显红色)
结论: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氯离子;稀硫酸;

单项选择题

一、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2003年,全国普遍呈现经济增速加快的势头,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华东表现得更加明显。从上半年的GDP增速看,浙江实现GDP41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第二季度增幅比第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除山东经济继续快于一季度外,其他地区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华东各省市仍不同程度地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

从生产供给角度分析,华东各省市均具有农业低速增长,工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比较快增长的特点。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华东各省市均高于全国16.5%的水平,其中上海最高为23.9%,福建为23.4%,浙江为22%,居第三。除安徽增速低于20%外,其他省份增速基本接近。与全国趋势相同,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1—8月,全国重工业增加值增速比轻工业快4.4个百分点,沪、苏、鲁、浙、闽、皖、赣重工业增速分别比轻工业快10.9、9.2、5.8、6.2、7.4、2.7、0.6个百分点。这与全国性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拉动有一定的关联。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增幅均超过30%。

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江苏、山东较高,分别达到13.1%和13.7%,其余省市基本在10%左右。投资增速普遍较高,浙江近年来45.5%的国有及其他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较高增速在华东也不算高,苏、鲁、皖、赣四省增幅超过60%,山东达到70.7%,最低的上海也达到23.7%。出口增速上海最高,达52.2%,苏、浙、赣超过40%,其余省份均超过20%。

此外,电力短缺成为普遍现象,浙江、上海、江苏更为突出。还有应收账款和产品库存两项资金占用部分地区存在过快增长的情况,其中浙江的情况最为严重。

 

从2003年上半年的GDP增速看,除山东经济继续快于一季度外,其他地区增速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的可能原因为()。

A.山东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B.华东其他省份经济增长进入平台期,增长缓慢甚至减速

C.山东的起点相对较低,发展速度相对较低

D.相对来说,山东省投资力度较大,省内需求旺盛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