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选题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累计飞行了494天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此之前,卫星成功实施了轨道由200公里圆轨道a降到100公里圆轨道b,继而降到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椭圆轨道,再升回到100公里圆轨道的变轨试验.关于“嫦娥一号”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a的速率小于在轨道b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a的周期大于在轨道b的周期

C.卫星在轨道a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b的角速度

D.卫星在轨道a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b的加速度

答案

A、研究嫦娥一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

GMm
r2
=
mv2
r
=
m?4π2r
T2
=mω2r=ma,r为轨道半径,M为月球质量.

A、v=

GM
r 
,卫星在a的轨道半径大于在b的轨道半径,所以卫星在轨道a的速率小于在轨道b的速率,故A正确

B、T=2π

r3
GM
,卫星在a的轨道半径大于在b的轨道半径,所以卫星在轨道a的周期大于在轨道b的周期,故B正确

C、ω=

GM
r3
,卫星在a的轨道半径大于在b的轨道半径,所以卫星在轨道a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b的角速度,故C错误

D、a=

GM
r2
,卫星在a的轨道半径大于在b的轨道半径,所以卫星在轨道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b的加速度,故D错误

故选AB.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阅读短文,回答文中问题。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随着火箭发动机的轰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送入太空,27日翟志刚成功实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茫茫太空。

(1)为了模拟太空中的失重状态,宇航员在地面训练时常要在水中进行。这时宇航员处于的状态是(  )

A.漂浮      B.悬浮      C.下沉      D.浮力大于重力

(2)从“神七”发回的图片中,我们看到太空是那样清澈美妙。不过,若将太空作为人的生存环境则是十分恶劣的。由于失去大气层的防护,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易遭受宇宙射线等高能粒子的辐射,还易受到太空尘埃和太空垃圾的撞击。即使极小的太空颗粒,因其速度极高,因此它也能具有极高的      能。

宇航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有低气压、大温差等等。因此,人类进入太空一定要进行必要的防护,飞船的船体就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时,一定要穿具有多种防护功能的舱外航天服。

①太空中的温差很大,最高可达250℃以上,而最低能降到-100℃以下,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宇航员太空行走所穿的太空服(  )

A.具有调节宇航服内内能的性质                B.具有增加内能,隔热能力好的性质

C.具有降低内能,隔热能力好的性质       D.具有增加内能,热传递能力好的性质

②太空中的气压极低,宇航员如果无防护地直接进入太空,就会因血液沸腾而丧生。这是因为(  )

A.各地的沸点不同                    B.太空中的沸点高

C.太空中压强极低,导致沸点很低      D.太空中没有物质,也就没有沸点

(3)“神七”传回了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图像信息。该信息传回地球的载体是(  )

A.超声波     B.电磁波     C.光导纤维     D.次声波

(4)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作用,飞船在进入大气层以后,速度会迅速下降。到距离地球表面约15 km时,飞船速度由超音速下降到亚音速,稳定在200 m/s左右。如果飞船以这样的速度冲向地面,飞船落到地面仅仅需要     s的时间。飞船减速首先依靠降落伞;当飞船距离地面大约1 m时,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4台反推火箭还将点火工作,利用向下喷出气流而使自身受力减速的,使返回舱速度一下子降到2 m/s以内。这是运用了力的作用是      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