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46岁,反复发作胸痛3天,胸痛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此次就诊时再次发作胸痛,胸痛发作到胸痛消失的心电图记录如图3-2-4所示,应诊断为()。

A.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B.急性心包炎

C.变异型心绞痛

D.早期复极综合征

E.加速性室性心动过速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图3-2-4A为患者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可见Ⅱ、Ⅲ导联ST段显著抬高呈巨R型,Ⅰ导联ST段呈对应性下移,PR间期明显延长,提示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图3-2-4B为患者胸痛减轻时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开始回落,伴随PR间期开始缩短。图3-2-4C为数分钟后患者胸痛消失的心电图记录,Ⅰ、Ⅱ、Ⅲ导联ST段偏移恢复至正常,PR间期也恢复正常。根据此心电图动态变化可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该患者ST段抬高发生在下壁导联,伴随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提示冠状动脉痉挛的部位为右冠状动脉。

实验题

(8分)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Al、Fe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老师提供了Mg、Al、Fe三种已知金属和MgSO4、Al2(SO4)3、FeSO4、CuSO4四种盐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试剂MgAlFe
MgSO4溶液有气泡产生。 “▲” “▲”
Al2(SO4)3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白色固体附着。 “▲” “▲”
FeSO4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灰黑色固体附着。试管底部有灰黑色固体析出。 “▲”
CuSO4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处应记录的是         ;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试剂两根未知金属丝
 

CuSO4溶液

一根金属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另一根金属丝上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根金属丝表面都有红色固体附着。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为      

(3)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        。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