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工业上制取冰晶石(Na3AlF6)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Al(OH)3+12HF+3Na2CO3=2Na3AlF6+3CO2↑+9H2O。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在上述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CO2的电子式                  ,属于弱酸的电离方程式                                        。若0.1mol∙L1的该弱酸溶液的pH为a,则该弱酸的电离度为                   (用a表示)

⑵反应物中有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邻,下列能判断它们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选填编号)。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d.单质与同浓度酸发生反应的快慢

⑶反应物中某些元素处于同一周期。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⑷Na2CO3俗称纯碱,属于       晶体。工业上制取纯碱的原料是                   

⑸F2能溶于NaOH溶液中生成OF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答案

(1),HFH++F-    10a+1×100%   (2)ac

(3)Al(OH)3+OH-=AlO2-+2H2O

⑷离子       NH3、NaCl饱和溶液、CO2

⑸2F2+2NaOH=2NaF+OF2+H2O

(1)CO2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HF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方程式为HFH++F-。pH=a,则氢离子浓度是10amol/L,所以电离度

(2)两种元素分别是O和F,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外)

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7、由置换反应判断:强置弱。〔若依据置换反应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非金属单质应做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做还原剂的置换反应不能作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没有正价态,故没有氟的含氧酸,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属性高于氯的氟元素!故规律5只适用于氟元素之外的非金属元素。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据此可知选项ac正确,答案选ac。

(3)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4)碳酸钠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制取碳酸钠的原料是NH3、NaCl饱和溶液、CO2

(5)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另外的生成物是氟化钠和水,方程式为2F2+2NaOH=2NaF+OF2+H2O。

多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注]①《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追怀,对地坛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①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热恋中的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